首尔峰会显现中美经济关系新走向

正当中国希望通过加薪和抑制通胀来提高购买力、并准备为此收紧货币政策时,美国却只想提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,只关注其名义汇率反映在真实贸易上的数据和结果。中、美2010年末及2011上半年整体货币政策为一“宽松”、一“收紧”,拉开反向走势。这与2011年的中国行动纲领、货币策略产生了重大悖论。

虽然二十国首脑一致通过的“首尔行动计划”中写进了五项承诺,第一条就包括汇率市场化,争取平衡贸易也被写进了第二项承诺。但面对世界经济巨额且持续在更大范围的“失衡”, G20首尔峰会没有给出任何答案。从各国对当前全球经济的判断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策略路径看,各国首脑领袖们依然各打算盘,难以形成事实上的一个全球经济共同的方向。

中国11月11日公开发布的最新月度数据显示,出口再次大幅同比增长,贸易顺差270亿美元,比2006年至2009年的平均值高出五分之二,这足以证明中国货币的巨大优势,谁也无法阻挡中国继续“出口创汇”的步伐。自6月15日中国央行允许更大汇率弹性以来,人民币升值已是一个时间问题了,而这对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构成新的巨大压力。正当中国希望通过加薪和抑制通胀来提高购买力、并似乎准备为此收紧货币政策的时候,美国却只想提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,只关注其名义汇率反映在真实贸易上的数据和结果。中国与美国2010年末、及2011上半年的整体货币为一“宽松”、一“收紧”,拉开反向走势。中国需要从源头上去寻求改变贸易“游戏规则”的途径。笔者以为,这将是从现在起到明年上半年中美经济关系的基本走向。

人民币兑美元在首尔峰会前夕大幅上扬,升幅占6月中旬以来累计升值的四分之一,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姿态。10月20日、11月10日,中国分别宣布上调货币基准利率和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,这是与全球特别是高收入国家美元、欧元、日元现行的“零利率”相向的货币策略。这可能加剧几种主要国际货币间的运行冲突。

有数据显示:在全球金融海啸最严峻的2008年9月到2009年底其间,中国货币超大发行与GDP之比预计接近2:1,。尽管随着中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、财政收入向好,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例还是呈上升趋势。2009年全年,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.59万亿元,同比多增4.69万亿元,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,结果是CPI居高不下。今年前9个月CPI同比已上涨了2.9%,考虑到近两个月来,人民币对美元比率上升了2%多,实际涨幅可能还更高。中国的货币政策选择着实陷入“两难”困境。

据分析认为,首尔G20 峰会“共识”了中国、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经济过热,希望遏制流动性过剩的局面;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则复苏乏力(则隐含着将依然需要注入货币、增加流动性的实际意义),希望更大规模地刺激经济。反映在《首尔宣言》协议中,就是在汇率等问题上的妥协,没有强调对某个国家货币实施强制性升值压力,而是按照交给市场原则处理。这是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都能接受的措辞。此外,G20 成员国还同意,不久后在巴黎讨论由美国提出来的经常贸易项目设限4%等问题,实际上这是此前对此提议表示反对的国家的一定让步。

除了汇率问题比较突出之外(其实目标就是针对中国),在IMF 改革和监管等问题上,各方立场相对比较一致,美国继续扩张货币流动性的举措没有得到峰会的反对。

美国的战略非常清晰:第一个动作是,由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上个月底提出了一个平衡世界贸易的建议,要求世界主要经济体承诺将贸易盈余控制在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%以内。这项建议看似并非单独针对中国,而且平衡国际贸易也名正言顺,中国政府很难拒绝在国际会议讨论。但如果中国政府不调整汇率,达到控制贸易盈余的目的并非易事。所以提议讨论控制贸易顺差,在某种意义上,与提议讨论汇率有异曲同工之效。美国第二个动作,就是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。

要知道,美国政府国债高达10万亿之巨,而对美国每年14万亿美元的GDP来讲,依然是可控、分内之事。对美国而言,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,在短期内或能起到刺激经济、增加就业的作用;同时增加货币发行和维持低利率,将促使美元进一步贬值,这对于增加美国出口,减少其贸易逆差至少能起点促进作用。货币贬值的副作用最根本的就是通货膨胀,而这对美国并非主要问题:一是当前美国通胀率不高,二是由于美元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用来作为储备货币,因此美元贬值的副作用将由全球使用美元、储备美元的国家共同来承担。基于这一政策,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都会大幅度上涨,对于那些坚持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而言,就面临进口通货膨胀的严峻威胁。如果这些国家想控制通货膨胀,增加本国货币的供应量,恐怕是无法避免的途径。

在美国国家利益的极度驱使下,美元在近几年来也许看上去不再那么坚强有力了,但美元的国际竞争能力却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上升时期。可以预料,美国及发达国家还将有可能继续扩张货币流动性,希望更大规模地刺激经济行动,美国改变“货币宽松”策略,要走上常规经济发展之路,或许要到2011年3月之后。这与2011年的中国行动纲领、货币策略产生了重大悖论。在金融海啸后的大发展时期,中国已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减缓增长势头,而其基数效应将使得同比增长幅度回落不那么显著。为了让“出口创汇”的历史尽早退出,中国将不得不抢在全球经济复苏之前、在金融货币、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上双双“抢先”出手,“先机易得”,但这种“共赢”的大前提,必须是美元、欧元不要再出现内乱,更不要与中国经济相向冲突,不要再出现新的更大危机。